【班级管理小妙招】读懂“小报告”,塑造好心灵
本期主题
读懂“小报告”,塑造好心灵
开篇语:
在小学里,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有一种普遍现象——喜欢打“小报告”。作为班级的管理者,我们要对孩子的“小报告”加以引导,塑造孩子的美好心灵,充分利用这一资源,重视孩子的细节教育,轻松地走在班级管理的这条道路上。
(文末开通了打赏功能,快来支持你喜欢的主讲人哦!)
【谢穗珠】
浙江省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
大部分学生的“小报告”并不是筒单的“见到问题就向教师反映”,细细品味学生的“小报告”,就能读懂很多学生的真实意愿,有一种拨云见日的清晰感。
1.是非判断能力的一种表现
从心理学角度看,在幼儿阶段,儿童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和社会道德规范有了认识。比如经常在我耳边能听到“某某抢别人的东西”“某某不做值日”诸如此类的“小报告”。实际上是儿童根据社会道德规范对别小朋友的行为作出判断,是孩子一种强烈是非判断的直接诉诸。强烈是非判断让他们忘记此时是在课堂上,一旦发现别人的行为不当,就向老师报告。
2.自我表现心理的一种需求
很多时侯,我一走进教室,就会有一两个孩子围过来,牵着你的手说:“某某骂人了,我没骂。”第一感觉是好笑,但仔细体会,能发现这也体现着小学生对不良行为的否定,他们希望教师对自己的正确行为积极肯定。所以我们不妨给孩子一句表扬,即使只是随口,起到的作用也要比冷漠好得多。小学生尤其希望从老师那儿得到积极肯定的评价,得到一种心理的满足。
3.寻求教师帮助的一种方法
一天,一位孩子急匆匆地跑来对我说:“老师,某某老拉我衣服,”这些拉拉扯扯的小事,在孩子同伴交往中时有发生。小学生天生具有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于是在集体活动中不可避免地出现意见不和,互相冲撞等纠纷,致使一方或双方感到委屈、愤怒等情绪。因此,他们就会告诉教师以求得公正裁决,有时,他们甚至不追求公正裁决,只是使自己委屈的心理得到平衡,只是希望老师知道他受到了伤害。
4.试探心理行为的一种反应
孩子们的各种心理还未完全发育成熟,对某件事件的对错难以判新,就会兴冲冲地报告老师,观察老师的态度。老师的态度往往能决定他们以后对这件事的态度。老师不可一味的冷漠以对,要明辨是非,做好正确的引导。
根据打“小报告”的不同动机,可以将这些学生分为四类。
一类是健康型,他们一般出于关心班集体、爱护其他同学的目的,向老师反映班级情况。
一类是单纯型。这些学生一般年龄较小,比较单纯,对老师过于尊敬与依赖,什么都要去报告老师。
一类是讨好型。这些学生想与老师套近乎,表现自己。
最后一类是整人型,想借老师之手“整”一下与自己关系不好的同学。
面对不同类型的“小报告”,班主任一定要慎重分析,处理时切不可单一化,随意化。
1.用眼神和动作与孩子交流
总结了孩子打小报告背后的原因之后,我开始试着用眼神和体态语言与孩子交流。
一天,我在读课文,一个孩子举起了手。我以为是自己读错了,示意她站起来说,只听她若无其事道:“老师,我的语文书忘带了。”我没有发火,扬了扬眉毛,对她点一下头,然后指了下他同桌,继续朗读。我以这样的方式告诉学生:我知道了!你可以跟同桌一起看。我不用语言和她交流,打断课堂节奏,而是用眼神动作提示。课堂在即定的计划中进行,孩子都有滋有味地跟着我朗读起了课文。
2.用理解和体谅感化孩子的心灵
苏堆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艺术的基础在于教师能多大程度上理解和感觉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为此,我们应抓住学生中的“小报告”,来探索教学的艺术。
有些调皮的孩子的确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打小报告”也是孩子寻求保护的一种方式,就应以体谅的态度让“打小报告”者得到老师的关怀,同时让孩子知道事情并没有那么重,并鼓励他自己正确处理问题。
3.用两只眼晴公平地看待每个孩子
在孩子们的小报告中我们总会发现,报告者振振有词,一副“得理不饶人”的姿态。但很多时候这些报告是夸大其辞和“恶人先告状”。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努力做到:没有理清事情脉络不迁怒;没有问清事情原委先宽容。学生的“小报告”直接或间接地暴露学生身上的优点和缺点。“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因此,我们在处理时应注意因材施教,发扬学生的长处而补救其短处,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面对孩子的小报告,我能够将工作做得更主动些吗?换言之,我能借“小报告”这样的教育契机为孩子们送去些什么呢?
1.让孩子学会正确完整地表达意思
自从拼音教学学到声母zh、ch、sh,我就要求孩子说话舌音必须响亮,一定要翘舌,把话说正确、完整。因此,每每有孩子来打小报告,我都先听孩子们说话是否翘舌,句子是否正确、完整,先纠正学生发音,再讨论“小报告的内容”其实,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资源,让孩子在打“小报告”中不知不觉学好了普通话。
2.让孩子开展积极有效地班队活动
在一年级班主任工作中,我领悟到:孩子的做人教育、养成教育,不能仅仅依靠零星的“借”小报告说事,在这“小报告”背后,还引藏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而这则需要我们班主任深入生活,在实践活动中加以训练、巩固和提高。为此,我针对孩子们小报告背后的心理发展特点,开始整合一些话题,开展有益的活动,如:可以组织孩子开展“上课能打小报告吗?”“向你介绍我”“我的一个优(缺)点”“我进步了”等主题班会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我发现,课堂上打小报告的声音真的少了,孩子们也变乖了,课堂上有偶发事件时,他们学着默契地用自己商议的方法和措施来解决问题。
总之,处理好学生的“小报告”,并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还能提高他们辨别是非善恶及交往的能力,为塑造他们健康人格和美好心灵奠定基础,更有利于良好班集体的建设。
教育工作中处处有艺术,只要我们坚持正确引导,就一定可以让“小报告”现象降到最低,让孩子们都生活在一个和谐和团结的生活环境中。
●内容要求
1.班级管理的心得体会、班风学风建设、班级制度管理、班委班干组织、学生习惯养成等方面。
2.字数在1000-2000字,要求语句通顺,文段过渡自然,逻辑清晰。
3.需拟“开篇语”和“小标题”。
注意事项1.投稿作品必须是原创作品,作品(包括图片)不含任何伪造、抄袭及其他侵犯他人财产权、肖像权、知识产权问题。若作品发生侵权或泄密问题,一切责任由作者自负。
2.投稿作品必须是首次发布,即从未在任何平台发布过(包括自己的公众号)。请勿一稿多投,一经发现,将直接拒稿,后续也不再接收其稿件。
投稿方式第一步:准备材料
①投稿文章
②照片(个人照1-2张,班级学生或班级活动相关照5-10张)
③个人介绍(包括姓名、联系方式、所在单位等)
第二步:将上述文件打包发送至邮箱zxxbzrvip@163.com,文件命名为“班级管理小妙招+姓名”。